今日热文:投资不可轻信
来源:雪球网     时间:2023-04-08 11:27:43

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

说实话,作为一个入行快20年的、天天和信息打交道的金融从业者,在今天的这个新媒体时代,我还是有点怀念传统媒体时代的一种特质的。这种特质的名字,就叫做“信源”。

所谓“信源”,意思就是“信息的来源”,就是说我们在做分析的时候,使用的任何一条数据、信息、基础材料,都需要有明确的来源,质量要经得住检验。


【资料图】

从反面来说,我们不能随手从哪里拿来一个资料,这个资料是谁写的不清楚,内容对不对不知道,统计方法靠谱不靠谱没人管,然后直接就用在自己的分析里。

在我早年在英国上大学的时候,学校要求论文里也特别要重视材料引用的出处管理。也就是说,在论文里引用的任何一条材料,都需要有明确的、可以论证的出处。因此,像网络百科这样不知道是谁编辑、质量好不好不清楚的资料,在当时是不允许用在正规论文中的。

但是,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,事情似乎在发生变化。当各种资讯满天飞的时候,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开始变得越来越不重视“信源”了。

现在,不少投资者只要看到数据就相信,看到材料就分析,在微信里刷到一张图就问怎么回事、打开一篇不知道谁写的文章就问有没有道理,却根本不管这些数据和材料是哪里来的。而基于没有明确信源做出的分析,能有多靠谱,就只有天知道了。

比如,今天有朋友来问我:“听说长期持有股票,收益率不如在股票和债券之间不断做平衡,是不是这样?”我先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,而是问他“你在哪里看到的这个分析?分析的数据验算过程,你复核过了吗?有没有细节上的问题?”

“啊要看这么细致啊,我以为别人做的分析肯定就是靠谱的呢!”朋友这样回答,真是让我啼笑皆非。

又有一次,一位投资者跟我说,“你看这份研究报告说的,某某银行从2018年到2023年都没涨,这么长时间不涨的股票怎么能买?”我说等一下,你知道为什么报告里的数据,只从2018年开始吗?是因为从2014年到2018年,这家银行的股票涨了很多,不支持这份报告的观点呀!这位投资者这才恍然大悟。

还有一次,一位投资者和我聊天,说是现在某某红利指数PE是7倍,你看看值不值得投资?我说先等一下(这句话都快变成我的口头禅了),你怎么知道这个指数的估值是7倍?我记得不是这个数,你说的这个估值会不会错了?

听了我的问话,这位投资者一脸茫然:“我在某某软件上看到的数据啊,这估值数据都是专业机构算的,还能有错?”

于是,我向这位投资者仔细解释了股票指数的估值工作中,用不同权重方法可能带来的差异。当一个股票指数的权重不等于其总市值权重、而计算者错误的用总市值加权法计算指数的估值时,指数的数据估值就会出现不小的偏差。

听完我的话,这位投资者仔细动手算了一下指数的估值,结果发现,当时按照正确的实际股票权重法算出来的估值,大概是10倍PE,而软件上标的则是7倍。从7倍到10倍,股票指数需要上涨50%才行:根据7倍估值和10倍估值做出的分析,可以说是天差地别。

以上的这些例子,打一个比方,就好像军队作战中,将军拿着地图排兵布阵:你们团占领这条河流,你们营打下这个高地。结果,等士兵们到实地一看,发现根本没有河流和高地,将军的地图拿错了。如此打仗,焉能不败?

其实在投资中,凡事多想一想,思考细致一些,绝对是投资者生存下来的不二法门。有时候,即使是可以信赖的信源,也要考虑到出错的可能。毕竟,在这个尘世之中,只要是人就有出错的可能。一次都不出错,只会在童话故事里出现。

在2020年4月20日的9点多,我早上起来打开电脑,发现股票指数暴跌了5%。我有点不敢相信,昨天没发生什么事情啊?为什么市场突然跌了5%?打开手机看看行情,事情也是一样:股票指数就是跌了5%。

现在,所有的行情系统都告诉我,股票指数跌了5%。这还能有错?肯定是有什么突发事件吧?

不过,职业的习惯让我对所有数据都喜欢刨根问底:尤其是那些我不太理解的数据。于是,我继续在行情机里翻,想看看哪些股票跌了这么多,导致市场暴跌5%。

这一翻不要紧,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权重股票,都没怎么下跌。“一定是行情数据出错了!”结果,半小时以后,交易所的公告出来了:股票指数因为技术原因出现异常。

靠谱的信息来源,也有时候会出错。而真实拿到手的资产,也许你压根用不上,甚至并不会一直属于你。在房地产交易中,这种奇特的现象就被不少投资者所忽视。

比如,在《民法典》的法律框架中,有一条“买卖不破租赁”的原则。意思就是说,如果我买了一套房子,但是这套房子在我购买之前被租出去了,那么我在租约到期之前,不能把租客赶走、自己进去住,也就是说“购买行为不能破除现有租赁合同”。

而在《民法典》中,租赁的最长期限是20年。因此,如果投资者在买房之前没有仔细考察房屋的出租情况、没有要求卖家对出租情况做出承诺和担保,是有可能吃大亏的:买到手的房子愣是住不进去,租也租不掉。

如果说以上的事情尚且情有可原,毕竟人家租赁在先,那么下面这件事听起来就更加离谱。在不少海外的房地产市场,则有一个绝大多数中国人闻所未闻的“逆权侵占”的概念。

比如,在英国和西班牙的法律中,如果一间房子长期空置、被非房主的人破门而入占据、在一定年限以后(比如12年)房主仍然没有意识到侵占的发生、也没有做出实际行动驱赶占有者,那么房子就自动归属占有者所有。

自己的房子,别人非法占据,自己只是没发现,结果过了几年居然这房子就能成为别人的?抢房子偷房子的人不用坐牢,居然还就成了法律认可的房子主人?这样真实存在、但是又违反我们国内常识的事情,告诉投资者:即使拿到手的资产,有时候如果不加照看,也会自己跑掉。

所以说,在投资中,最怕的就是自己一知半解,就轻易相信、轻易判断、轻易决策。这个道理,在今天的金融市场如此,在历史上也同样适用。

在《曾国藩家书》,晚清大臣曾国藩说到用人时,与今天的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曾国藩这样写道:“办事不用外人,用人必先知人。知人之道,总需多见几次,亲加查看,方能得其大概。”

这话翻译成今天的投资语录,就是说:“投资不用投不了解的资产,资产一定要多看多研究、自己亲自察看,才能大致了解。”看看,把看人和看资产这么一对比,是不是显得非常恰当?

在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《放言》诗中,也有这样四句话:“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。”

诗的意思是说,周朝的国家栋梁周公,在辅佐幼小的周成王、大权独揽时,全天下都说周公是个要篡位的坏人:直到后来周公把政权还给成年的周成王,人们才反应过来,错怪周公了。

而汉朝的逆臣王莽,在篡逆之前、蓄积篡逆的力量之时,天下都说王莽是个真正的君子。直到后来王莽篡汉,天下人才如梦方醒。倘若这两个人当时就因为意外而死,那么他们真正的实情,又有谁知道呢?

由此可见,投资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(毕竟点点鼠标就能赚钱,这事儿简单不了),真的很考验我们观察事物的细致、透彻,考验思维的缜密、详实。只有不轻信我们见到、听到、学到、想到的东西,对事物再三核实与思考,才能让我们在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标签: